对石墨模塑聚苯板进行加工后,在其顶面覆盖保护膜、将其底面切割成波纹状,用于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的复合板。其构造示意图见下图: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
设置在楼板上侧,自下而上由混凝土楼板基层、保温隔声板、混凝土保护层(内含钢丝网片)构成,起保温、隔声作用的楼地面构造系统。
竖向隔声片
由EPE珍珠棉(发泡聚乙烯)材料制成,设置在保温隔声板、混凝土保护层与墙体之间竖向隔声材料;单面附有胶粘层。
防水胶带
粘贴在保温隔声板拼缝、竖向隔声片之间拼缝或者保温隔声板与竖向隔声片之间的拼缝上,防止混凝土振捣时水泥浆向下渗漏,起临时密封作用的单面胶粘带。
性能要求系统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1.1的规定。表3.1.1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性能指标
保温隔声板保温隔声板的主要规格尺寸见表3.2.1-1,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2.1-2的要求。 表3.2.1-1 保温隔声板的主要规格尺寸
3.2.1-2 保温隔声板的尺寸允许偏差
注:1 其他规格可根据需要定制;
2 底面波纹波长测量连续5个波纹后取平均值,底面波纹高度随机测量5个波纹后取平均值。
保温隔声板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符合表3.2.2的规定。表3.2.2 保温隔声板的主要性能指标

注:1 将两块保温隔声板上表面保护膜去除、底面波纹面贴合后制成的样品,检验表观密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压缩强度和压缩弹性模量;
2 燃烧性能、产烟特性、烟气毒性按铺地材料检验。
其他材料竖向隔声片尺寸、密度应符合表3.3.1的要求。表3.3.1 竖向隔声片尺寸要求、密度指标

防水胶带的尺寸应符合表3.3.2的要求。
表3.3.2 防水胶带尺寸要求
钢丝网片的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3.3.3的要求。表3.3.3 钢丝网片尺寸允许偏差
设计
基本构造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分户(层间)楼板基本构造宜按图4.1.1设计。
图4.1.1 分户(层间)楼板基本构造
1—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保温隔声板;3—钢丝网片;4—混凝土保护层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接触土壤的地面基本构造宜按图4.1.2设计。
图4.1.2 接触土壤的地面基本构造
3—水泥砂浆找平层;4—防潮层;5—水泥砂浆找平层; 6—保温隔声板;7—钢丝网片; 8—混凝土保护层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施工工艺流程(附视频):
施工要点
1、楼地面基层、墙脚处墙面基层应清理干净,无油渍、浮尘、污垢、脱模剂、风化物、泥土等影响粘结性能的材料,并剔除表面突出物,使基层平整。基层应干燥。
2、在墙脚处墙面粘贴竖向隔声片。竖向隔声片应高于混凝土保护层表面,且应不间断布满房间内所有的墙脚处墙面。竖向隔声片拼缝宽度不应大于1mm。
3、波纹面向下铺设保温隔声板。保温隔声板应平整铺设,板缝应相互对齐,横平竖直。相邻保温隔声板间应紧密相拼,拼缝宽度应小于2mm。保温隔声板可根据需要进行切割。
4、在保温隔声板之间的拼缝、保温隔声板与竖向隔声片之间的拼缝上粘贴防水胶带。防水胶带在拼缝两侧宽度应大致相等。用手向外平抹以挤出胶带里的气泡并尽量抹平胶带皱褶。若实在无法抹平,可在外侧再覆盖、粘贴一定长度的防水胶带加强密封,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下渗。
5、铺设钢丝网片。钢丝网片应洁净、无损伤。铺设时在钢丝网片下面垫上垫块(确保钢丝网片位置),垫块面积不小于50mm×50mm。钢丝网片搭接应用细铁丝绑扎,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绑扎时应注意铁丝头向上,避免铁丝头刺破保温隔声板和防水胶带。伸缩缝处钢丝网片应断开。
6、当混凝土保护层层内设计埋设有地暖热水管时,安装地暖热水管并固定。。
7、埋设、固定伸缩缝处的石墨模塑聚苯板,或预设木板条待混凝土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取出。
8、门洞处支模,模板高度应大于混凝土浇筑后的高度。
9、对房间内所有的保温隔声板之间的拼缝、保温隔声板与竖向隔声片之间的拼缝上的防水胶带进行检查。对有气泡、皱褶或不密封的拼缝,在外侧覆盖、粘贴一定长度的防水胶带加强,确保密封。
10、出塌饼,浇筑混凝土保护层。浇筑时,运送小车不可直接在钢丝网片和保温隔声板上行驶,应铺木板。在墙角处、穿楼板管道处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不使混凝土进入竖向隔声片和墙体之间。浇筑时注意及时调整钢丝网片的位置。
11、混凝土保护层可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或用30kg重滚筒来回滚压,直到表面挤出浆来即可;低洼处应用混凝土补平。待2~3h混凝土稍收水后,采用铁抹子压光。压光工序必须在混凝土终凝前完成。
12、压光后覆盖并洒水养护,养护应确保覆盖物湿润,每天应洒水3~4次(天热时增加次数)。但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 时,不得浇水。当混凝土保护层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其上面方可走人。养护期内严禁在其上推手推车、放重物品或随意践踏。
13、安装地暖热水管的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其施工还应遵守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地面施工相关的标准规定。
施工安全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施工应严格遵守严格遵守安全施工相关的标准和规定,施工人员应佩戴好各种劳防用品,做好职业健康保护。
验 收
一般规定
1、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江苏省现行建筑节能工程验收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标准的要求。
2、保温隔声板、竖向隔声片、防水胶带及其它配套辅件(材)必须符合设计和国家及江苏省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的要求。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等。
3、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施工,应在主体或楼地面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及时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验收和检验批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分项工程验收。
4、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的验收应按顺序对下列工序和部位进行隐蔽工程验收,上一道工序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验收应有详细的文字记录和必要的图像资料:
1 )基层;
2 )竖向隔声片粘贴;
3 )保温隔声板铺设;
4 )防水胶带处理拼缝;
5 )钢丝网片铺设。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每1000m2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m2也为一个检验批;
2 )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共同商定。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
2 ) 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8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
3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
主控项目
保温隔声板、竖向隔声片、防水胶带及其它配套辅件(材)等进场时应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其品种、规格、厚度、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的要求。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核查有效期内型式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每批随机抽取3个保温隔声板试样测量厚度;质量证明文件应按照其出厂检验批进行核查。
6.2.2 进场时应对保温隔声板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吸水率、压缩强度以及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丝径进行现场抽样复验。
检验方法:核查抽样复验报告。
检查数量:楼地面面积不足1000 m2时抽查1次;楼地面面积超过1000 m2 时,每增加2000 m2 应增加1次抽样;地面超过5000 m2 时,每增加3000 m2 应增加1次抽样。同项目、同施工单位且同时施工的多个单位工程(群体建筑),可合并计算楼地面抽检面积。
同一工程的保温隔声板、钢丝网片的连续三次见证取样检测均一次检验合格时,其后的现场抽样检测数量,可按规定抽样数量的50%进行抽样检测。当按规定数量50%抽样检测后出现不合格时,除按“不合格”处理外,其后再进场的材料仍应按原规定抽样数量进行抽样检测。
6.2.3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
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4 竖向隔声片的粘贴应连续布满房间内所有的墙脚处墙面;竖向隔声片拼缝宽度应小于1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取3个自然间,测量竖向隔声片拼缝宽度;其余全数检查。
6.2.5 保温隔声板的铺设应平整,板缝相互对齐、横平竖直;板间拼缝宽度应小于2mm。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尺量。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取3处,每处10㎡,测量竖向隔声片拼缝宽度;其余全数检查。
6.2.6 拼缝上的防水胶带应密封良好。
检验方法:浇筑混凝土前对拼缝上的防水胶带进行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2.7 混凝土保护层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核查检验报告。
检查数量:检验同一施工批次混凝土保护层强度的试块,应按每一层(或检验批)地面工程不少于1 组。当每一层(或按检验批)地面工程面积大于1000m2 时,每增加1000m2应增做1 组试块;小于1000m2 按1000m2 计算,取样1组。
6.2.8 BGL建筑楼地面保温隔声系统各层的设置和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钻孔、尺量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得少于3处。
6.3 一般项目
6.3.1 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应密实,不应有起砂、蜂窝和裂缝等缺陷。
检查方法:观察检查。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6.3.2 混凝土保护层表面应平整,表面平整度不大于5mm。
检查方法:用2m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得少于3处。
6.3.3 钢丝网片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检查方法:钢尺量3处,取最小值。
检查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10%的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或标准间,且不得少于3间。
本规程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2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 “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指定的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的要求(或规定)”。